博客年龄:16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2167篇

个人描述

武汉同济医院护理健康教育部成立于2006年11月,由医院护理部直属领导与管理。医院与护理部为了贯彻国家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倾力打造健康工程,免费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服务,并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包括:院内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等。

脑卒中的认识误区

2008-12-12 12:31 阅读(?)评论(0)
误区一:每年春秋输两次液会预防脑血管病
  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来证明这种输液预防的方法是有效的。单靠短期静点一、二种药物是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的,及时治疗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才是预防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误区二:中风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在中风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中风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保持乐观心态,可以有效地防止卒中的发生。
 
误区三:青年人不必担心得中风
  虽然脑血管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血管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中风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中风的关键。
 
误区四: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
  人们都知道高血压者容易得脑血管病,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它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血管病。
 
误区五:瘦人不会得中风
  与胖人相比较,瘦人得中风的机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
 
误区六: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一些高血压病人在得知血压高后,往往很着急,希望能很快将血压降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会使人感到头晕、乏力。高血压病人应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病的病人降压目标以低于130/80mmHg为宜。但对于合并脑血管狭窄的高血压病人,为保持充足的脑部供血,应将血压维持在相对高一些的水平。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时,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会使本来就已处于缺血状态的大脑进一步加重缺血,发生脑梗死。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误区七:脑血管狭窄都可以用支架治疗
  脑动脉狭窄可显著增加病人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内科治疗方法往往对其束手无策,而血管内支架治疗以其肯定的临床疗效已在国内迅速开展。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脑血管狭窄病人都需要血管内支架治疗。对于是否实施支架治疗,医生会根据脑血管狭窄病人的脑血流情况、病情特点、以及衡量支架治疗对病人的好处与风险,综合分析,做出判断。对有症状的轻、中度脑血管狭窄病人应首选正规内科药物治疗,内科治疗无效再考虑血管内支架治疗,盲目的支架治疗只能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对支架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误区八:不一定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血管病
  经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是防治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它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复发率显著下降,除非有阿司匹林禁忌症如胃肠道出血和过敏外,一般不用其它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代替阿司匹林。然而,阿司匹林在我国脑卒中病人使用率不到14%。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以使更多病人获益。
 
误区九: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能起到预防脑血管病的作用
  目前神经科门诊大部分的病人服用阿斯匹林的治疗剂量偏低。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剂量为75~150毫克/天,需要长期服用。如果每天的治疗剂量低于75毫克,对于多数人不能达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目的,而每日超过150毫克,不但不能增大其预防血栓作用,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那阿斯匹林是早晨服用还是晚上服用好呢?目前并没有关于阿司匹林早晚服用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从阿司匹林的药物机理方面看,早晨或是晚间服用都可以。
 
误区十: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
  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高危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治脑血管病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有关:阿司匹林在体内的分解产物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的作用。但由于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存活者如果中断使用阿司匹林,在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危险将会增加3倍以上,停药一周内更应当引起注意。
 
误区十一:中风治好后不会再发
  中风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25%。所有中风治好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并没有治好。因此,中风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并定期复查,警惕和防止复发。
 
误区十二: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时就可以停药
    很多病人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立即停药。结果停药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