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6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2167篇

个人描述

武汉同济医院护理健康教育部成立于2006年11月,由医院护理部直属领导与管理。医院与护理部为了贯彻国家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倾力打造健康工程,免费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服务,并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包括:院内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等。

血荒,我们不怕

分类:其它 | 标签: 手术   心脏移植   输血   血液  
2012-02-23 11:46 阅读(?)评论(0)
“血荒”,我们不怕
  
     什么才是好医生?新时代无疑对好医生提出了新要求:除了关心病人、钻研医术外,还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武汉最牛“节血”医生,同济医院心胸外科魏翔教授实现全国首例心脏移植“零输血”。魏翔语录:病人能依靠的只有医生,如果连医生都轻言放弃,患者还能指望什么呢?作为医生就一定要对病人负责到底。 
 心胸外科医生魏翔:不费一滴外血做心脏移植手术
 

魏翔术前再次查阅病人病历【人物名片】
    姓名:魏翔性别:男年龄:40岁职业:武汉同济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 经典语录:病人能依靠的只有医生,如果连医生都轻言放弃,患者还能指望什么呢?作为医生就一定要对病人负责到底。主要事迹:率先在国内打破尿毒症不能心脏搭桥的传说,采用非体外循环这一微创技术成功地为依赖透析患者完成心脏搭桥手术;2002年从意大利留学回来,2005年就将同济医院冠心病外科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上周,他更是实现全国首例心脏移植手术“零输血”,目前他的手术量排同济医院特大手术第一。媒体评价:武汉最牛“节血”医生  偌大的心脏移植手术,居然不从血液中心拿一滴血,仅靠医生的技术以及自体血液回收装置,在零输血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昨天当记者在同济医院新外科大楼10楼隔离病房内见到易军(化名)等三名患者时,不得不震惊了,他们在上周全部做了心脏移植手术,不论是术中还是术后,没有调用血液中心一滴外血。当记者问主刀医生魏翔,这是如何完成?魏翔笑曰:医生有了足够的积累,却不创新,那么可以视为对病人不负责任,心脏移植零输血不是凭空想到就完成的,而是通过他每年600例心脏手术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读书完成的。
“节血”第一招:自体输血 
  7年坚持,从容面对每一次血荒魏翔从意大利留学归国后,就留在了同济医院心胸外科。第二年,他被评为同济医院首届十佳优秀青年医师,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独立开展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的青年专家之一。2005年,魏翔率先在同济医院提出“节血”概念,到目前为止已坚持了7年。他的节血第一招就是:在心胸外科普及自体输血方式进行手术。为何突然想到节血?魏翔说,每年总会遇到血荒时,一旦血荒,那么大的手术只能被迫停止,这对危重病人十分危险。昨天采访中,与魏翔同一科室的朱学海教授说,在2005年之前的心胸外科手术,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进出手术室都会“触目惊心”。每台手术,护士都会准备好定量的纱布,用于及时吸收手术创口处的血液,方便医生手术。为了不丢失一块纱布,护士都会整齐地摆放在手术架旁,以便术后清算,这样一来,一进手术室就能看到一堆整整齐齐的血球,触目惊心。魏翔说,做了这么多年的开胸手术,按说应该习惯了,但陡然一见满地的血纱布,心里还是会突突跳。他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如果在大型手术过程中采取自体输血,就可实现患者术中流出的血不浪费,通过自体输血装置,回输到体内,安全又经济,还可省下相当大一笔用血费用
  刚开始,这种纯粹以节血为目的的做法并未得到其他同行认同,多数人觉得多此一举,手术用血,直接找血液中心调用不就可以了,用得着边手术边顾忌患者的经济状况吗
  当时自体输血对绝大多数市民而言非常陌生,魏翔每次手术都跟病人沟通,讲明自体输血的好处。在当时还没有血荒概念的情况下,其实多数市民也是不配合的,总觉得直接去血液中心买血多方便,用得着用机器回收自己的血吗?重要的是,如果术中不使用血小板的话,其实费用是差不多的。魏翔不顾阻力,依旧坚持着自体输血。事实证明,正是因为他坚持7年为患者考虑节血,手术技巧自然烂熟,在这次武汉遭遇血荒时,魏翔是最从容的 
“节血”第二招:无限精细手术 
  去年600台手术,省下15万毫升血液
  尽管已经在心胸外科普及自体输血,但有些手术还是需要用异体血(即他人捐献的血液)。尽管现在移植手术很成熟,比如心脏移植手术,如果完全靠异体血,必然会加重术后的排斥反应,术后出血无疑又给病人增加了医药费。魏翔说,在2009年后他开始考虑,如果一个外科医生不会在手术中节约用血,那么他的技术很难提升,只有懂得节血,才会从本质上为病人考虑,这不光是经济上的,还应该考虑到病人的后期康复。
  他喜欢反思,总是问自己,这次手术怎么用了这么多血,难道手术退步了。到后来遇到血荒,他的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如果没有血袋做后盾,血荒时大量输血的手术只好停止,毕竟自体输血装置回收的血只占手术用血的一小部分。  魏翔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将手术出血尽可能减少,以此来衡定自己的手术技巧是否提高。如果要控制手术出血少,就必须改良手术。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枯燥的。日复一日的手术,每台手术都要总结,然后反思,发现不足之处,就赶紧翻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或是请教自己在意大利的导师。魏翔发现,只有将手术做得精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出血点,及时熟练地、恰到好处地使用电凝血刀止住出血,方可将出血减到最少。而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手术讲究速度快,如果一味止血而拖延手术时间,成功率必然受影响。魏翔意识到,如果没有相当多的积累,降低心脏移植手术出血将会成为空头支票。接下来的日子里,魏翔严格要求自己的每一台手术,从2009年的5小时心脏移植,到目前的2个多小时心脏移植,上周,他终于实现了心脏移植手术全程零输血。仅去年一年,魏翔做的600台手术就省下了15万毫升血液,这相当于少使用了同样数量的异体血,如果按普通手术平均一次用血800毫升来算,这些血液可多救治188个。

                                         (2012.2.22 武汉晨报)  

     15岁少年心脏移植实现“零输血”上周三,15岁的少年易军(化名)终于可以进行心脏移植了。易军很早就被诊断出扩张性心肌病,他的心脏是常人的两倍大,导致他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哪怕是上楼梯都要分多次完成,而且气喘吁吁。唯一的办法只能心脏移植。从去年11月等到现在,易军算是比较幸运的,终于有了合适的心脏。可当他的母亲得知,目前武汉正处于血荒时,一家人又愁云满面,因为隔壁床上的那个病人说,因为没有血,他已经等了快一个月了。 可是魏翔告诉易军的母亲,不用担心用血。“这么大的手术不用血?”易军母亲异常惊讶。“是的,放心吧,护士会跟你解释清楚的。”魏翔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心脏移植手术中严格要求自己节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一台心脏移植手术都是一台急诊手术,因为心脏暴露的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否则就不能移植了。除去路上的时间,抵达科室后,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再除去例行的病毒检测,以及与患者的配型检测,剩下的时间更短了。而什么时候会有心脏供体?这个是未知的。一旦拿到心脏,一旦与患者配型上,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时间去准备血液的,哪怕是去调用血液中心的血。 2月15日凌晨,魏翔以及团队医生接收了一名遗体捐献者的心脏,在路上就通知科室的人准备手术。 凌晨1点,心脏抵达同济医院,与易军配型上了。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体输血装置用上了,魏翔带着他的团队开始手术。昨天记者看到了易军的手术视频,出血量很少,一丝丝出血点都会飞速地堵上,血液通过电凝刀吸入到自体输血装置中,然后通过分析与净化,再回输到易军体内。2小时后手术完成,刚开始从易军体内抽出的400毫升血重新输入到易军体内。昨天中午,记者见到易军时,他说自己恢复得很好,比以前有劲多了。易军母亲说,手术很神奇,因为儿子真的是没用一滴外人的血。 魏翔说,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进步,对于学科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应该带动科室和同事共同进步。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希望,所有外科医生都能成为节血牛人,这是所有手术患者的福音。

(2012.2.22 武汉晨报)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health.sohu.com/blog/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